中国文学提到的山水诗人是-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田畅的问题

  中国文学提到的山水诗人是

  中国文学提到的山水诗人是

1回答
2020-06-0917:16
我要回答
提示:回答问题需要登录哦!
郭继丽

  写山水田园诗而著名的一派诗人,主要有谢灵运,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陶渊明、刘长卿、范成大等

  山水诗始于曹操,此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不能算是山水诗.如《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两汉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曹操的《苦寒行》中出现山水诗句如“艰哉何巍巍”,“树木何萧瑟”,“雪落何霏霏”等.直到他的《观沧海》把自然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除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外,其余都是对“观沧海”视角的描写,写大海时是对曹操自我胸襟的展示.

  中国山水诗始于曹操,经建安六子、二曹的传承,形成山水诗的第一环节.相伴的意象表达方式成为我国山水意象的第一阶段.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抒发慷慨悲越的情怀为主旋律,山水景物与情感结合,出现情景交融的审美倾向,除《观沧海》外都不是纯粹的山水诗,依附于游宴、女性、送别、游仙等题材.

  魏晋时代,政治的黑暗,使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们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往往把生活的理想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诗歌中的山水成分就多起来.晋宋时代,玄学融合了儒学的“名教”和老庄的“自然”为一体,引导士大夫们从山水自然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趣味.因此,借山水体现玄理,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玄言诗里有了山水的成分,或借景抒情,或寄玄理于山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太康不仅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文学,还是南朝华美篇章的开始.太康时期的山水就是寄托在这种华美思潮中.

  东晋南渡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士族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优越,过着欣赏名山大川、抚琴吟啸的悠闲生活,重视审美风度,山水、游宴、田园、游仙、书法、绘画都是这一风度的载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于是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出现于作品中.但他们轻山水,重玄思,由寓目山水进入玄思探索.自然展现的生身不息的生命力常引起他们关于宇宙、万物、生命的思考.

  到陶渊明时,田园诗兴起,陶渊明寓情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超脱.这时的山水是田园诗歌般的山水.

  等到谢灵运时,我国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山水诗出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山水诗人,他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这种转变虽不彻底,但给刘宋初期的文坛带来了几分活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正如钟嵘所说“尚巧似”,“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纵放为娱的游览使他捕捉到了丰富的山水题材.代表作《登池上楼》描写久病初愈后所见的春天景色,以阳春之景反衬自己的阴凄苦闷心情.其中“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成为历代传颂的名句.其他山水名句诸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以此冲破玄言诗的樊篱,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坛的优势地位.山水诗自谢灵运之后成为华夏诗歌的第一表现主题,对古典诗歌的形成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古典诗歌意象方式的形成.

  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创作经谢眺的传承进入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张悦和张九龄的山水诗创作是二谢到盛唐王孟山水诗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创作了大量内容充实,风格清健的山水诗,并继承和发展了二谢山水诗的表现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盛唐山水诗形成风骨与词采相结合的理想风貌做出了积极贡献.以王孟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代表了盛唐时代山水诗的美学追求.就是诗追求诗情画意,讲究物我相融,创造优美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明》、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等,用朴实的笔墨如实写来,平淡自然,创造出恬淡清幽的意境.王孟将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晚唐时期的杜甫,不再描写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而是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雄奇壮伟的高山大河,以展示自己饱经沧桑的心路历程.壮阔雄劲是他的山水诗的显著特色,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些诗句气势磅礴,雄浑悲壮.

  唐代山水诗打开了一个光阔的境界,为此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传统山水诗三大类型

  在传统文化精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谐和的.自然界中的草木鸟兽、山川河海,无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相通相合.它们都是诗人表露感情的纽带和象征.修辞手法中的“比兴”,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最大特征之一.传统的山水诗,就是在这种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产生的.

  中国诗人对于自然山水之美的发现,往往是由某种思想决定的.由于作者世界观、宗教信仰和自然观的不同,以及对山水自然观察角度,欣赏角度、审美观点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诗呈现了三大类型.

  第一种类型:以道德精神为依照的人对自然山水美之欣赏.

  这类山水自然诗,往往借用自然物来寄托自己的高贵品德、赤子情怀和远大理想.是以道德精神为主的人对自然万物的观赏或人与自然的合一.在这些诗人眼里,自然山水之所以为人们欣赏,并不仅在于自然山水本身的美,而主要是自然山水所蕴含的精神符合人的某种道德或精神.杜甫、岑参、陆游、辛弃疾、陈亮等等大量的山水自然诗,以及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等都是这一范型的山水自然诗的杰作,这类诗的作者,往往受儒家入世精神的影响较深,以道德的观点对待自然,或将自然景物作为志洁行芳的象征和人文精神的外化,或将自然山水的观赏归结于豪情壮怀的抒发.

  第二种类型:以审美精神为依归的人与山水自然的融合.

  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对大自然最倾心的要数庄子和道家了.“道”作为道家学说中的最高概念,其意义向上可以推演为形而上学的宇宙论,向下也可以落实为人性论,在现实人生中加以体验.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这个无所不在的“道”便集中到自然山水中来了.庄子既启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发现,又使自然山水本身也成为“道”的化身.受老庄学说和道家影响的诗人,在创作山水诗的时候,便常以纯粹审美的眼光来观照洞察,并且将自然山水与人格主体融而为一.李白,就是此一类型山水诗的杰出代表.

  中国山水诗有一个萌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自然风物已渐渐成为一种抒情手段了,但还没有成为直接的审美观照对象.晋宋之际,诗人们将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山水诗可谓正式诞生了,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谢眺接踵而起,他们在山水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白的出现,开拓了中国山水诗前所未有的雄奇壮阔的大格局,崛起了一座出神入化的高峰.山水自然在李白的眼里,已不仅仅是客观的审美对象.我们读他的诗,感觉到他在山水中已完全获得身心的舒展,在山水中无拘无束,山水理解他,他也理解山水.在李白的意识里,有一种泯一物我的思想趋向,他在自然中看到了自我,看到自我的舒展、逍遥的无限空间,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自然山水中他追求并获得一种不受任何拘束的大自在大逍遥.即使是他对于功业的强烈追求,他的世俗志愿、欲望的不加任何掩饰的表达,也是与他的自然的人格范型分不开的.当他的志愿无法实现,备受压抑地呼喊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时,便只有在

2020-06-09 17:18:43
大家都在问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