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马家驹的问题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中含溶质m克.若该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中正确的是.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中含溶质m克.若该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
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中正确的是.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中含溶质m克.若该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中正确的是.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中含溶质m克.若该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若原溶液
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这析出溶质m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中正确的是.
S=100(m1-m2)/(b-c)克
进行溶解度的计算,溶液必须处于饱和状态下,我们知道,蒸发水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就一定是饱和溶液了.
若该液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此时一定是饱和溶液,
若原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这析出溶质m2克.
我们可以想象为两个过程,第1次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克,第2次再蒸发水(C-B)g,析出晶体(M2-M1)克,可知,这(C-B)g水与(M2-M1)克析出晶体刚好能形成饱和溶液.
再根据公式:S=溶质质量*100/溶剂质量进行计算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