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中的主题分析】-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孙文玲的问题

  【《花木兰》中的主题分析】

  《花木兰》中的主题分析

1回答
2020-05-0300:34
我要回答
提示:回答问题需要登录哦!
李莹

  花木兰,

  中国古代女英雄,

  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

  唐代追

  封为“孝烈将军”

  ,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

  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花木兰》

  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北魏,

  文帝的改革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人民生活

  较为安定.

  但是,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

  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

  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

  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

  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

  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

  又要与伙伴们一

  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

  12

  年,是虚指)

  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

  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

  《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

  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

  ;

  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

  《木兰从

  军》

  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

  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

  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

  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

  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

  《木兰辞》不仅述说了一个女英雄的故事,

  也蕴含着中国古代无意识的女性主义的萌芽.

  《木兰辞》中,花木兰女扮男装,

  代父从军,进入男权社会,并且与忍受各种艰苦的条件,与男将士并肩作战,同

  男人一样在战场上厮杀,

  并凯旋回家建功立业,

  成就某些男人都无法成就的事业,

  这是对作为女性的花木兰的赞扬,

  同时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女性价值的认同,

  是

  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萌芽.

  此后花木兰也激励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女性,

  使她们有巾

  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特别是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女作家用过木兰的典故,

  都是引以

  为傲的.如清代王筠的《鹧鸪天》

  :

  闺阁沉埋十数年,不能身贵不能仙.读

  书每羡班超志,把酒长吟李白篇.怀壮志,欲冲天.木兰崇嘏事无缘,玉堂金马

  身无份,好把心情付梦铨.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古代《木兰辞》表现的女性主义意识是比较薄弱的,

  或者说是无意识的,

  木兰之类英雄的营造,

  就某一方面——

  “替父去从军”

  而言,

  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她们在这一点上成为女英雄,

  其中包含父权社会对妇女的

  期待:女人“替父去从军”

  .需要她们如何,她们就能如何.

  “替父去从军”是可

  行的,自己去从军行不行?

  所有这些实际依然是一个服从的角色.我们能想象

  自己处身这种“花木兰”文化中,要你干吗你干吗吗?这不是选择,而是服从需

  要.不是赋权,而是权宜之计.为什么我这么说呢?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

  文人木兰诗其实更强化了木兰行为的意义:

  这里木兰替父从军,

  满

  足了一个更高的父亲的需要——国家、

  皇权的需要.

2020-05-03 00:36:14
大家都在问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