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洪奕光的问题

  材料二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露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球,因色白而称“白露”。

  材料二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露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球,因色白而称“白露”。

  写白露的诗,孟浩然的《初秋》比较直白,诗云:“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再如杜甫这首《白露》诗,也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喜秋风景图: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诗意挺美。

  但大多数的诗是借白露之景,寄托和抒写诗人内心情愫的。《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常为人所吟诵,表现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的情感。

  南北朝谢朓的《秋夜》很有名。“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全诗描述的是思妇怀人,一段浓情蜜意全从平言淡语中倾泻而出。

  然而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杜甫的那首《月夜忆舍弟》,诗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尽远方游子的满腔思乡之情,尤其是后两句,已然是经典名句了。

  (取材于徐廷华《白露》,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二”中所选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孟浩然《初秋》所写的景象均是生活中的寻常所见,却有无限韵味。诗歌平淡的叙述与诗人平淡的心态相谐和。

  B.《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了诗人思人心切、望穿秋水而不得的绝望。

  C.谢朓的《秋夜》诗,通过描写促织鸣叫,白露湿阶,月光入户,表达了思妇对征人的深切思念,语言平实质朴。

  D.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中的“舍弟”是古人对自己兄弟的谦称,如果要称呼别人的兄弟,就常用敬称“令弟”。

  (2)下列诗词的内容,与“冬至”节气特征相符合的一项是___

  A.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B.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3)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书,该书名正确的句读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B.汉字书写要求遵循笔顺规则。比如:“幽”字的笔顺就体现了“下包上时先内”和“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

  C.捣衣,指古代妇女在秋夜用木棒敲打平铺在砧板上的布帛,以裁制柔软的衣服,常表现征人离妇的惆怅情绪。

  D.谢朓《秋夜》诗“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中的“伫立”,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伫”字读音是“zhù”。

1回答
2020-04-0409:53
我要回答
提示:回答问题需要登录哦!
侯金艳

  (1)B、“表现了诗人思人心切、望穿秋水而不得的绝望”错误,应该为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2)A、“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描写的是小满时节;B、“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描写的是春日雨时的唯美景色;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的是冬日雪景;D、“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是突出冬至的盛景.故选D.

  (3)A、“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书”错误,集解是训诂学术语,古书注释的体式.故选A.

  答案:

  (1)B(3分)

  (2)D(3分)

  (3)A(2分)

2020-04-04 09:57:20
大家都在问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