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韩愈,字退之,昌黎-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潘志强的问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②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注】①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B.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C.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D.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尊称,“字”一般应该是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

  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坐”:本义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后也指“因……犯罪”,文中即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②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1回答
2020-03-1101:17
我要回答
提示:回答问题需要登录哦!
童秉枢

  (1)B “焉”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D;“而”连词,表转折,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之士则诱导激励,拜他为师的人中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2)D 文中“坐”的意思是“由于,因为”.

  (3)A “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从父兄即从兄,指堂房亲属堂兄.

  (4)①洎:等到;延:传布;由是:因此.句子翻译为: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

  ②省:探望;饯:送行;乃:竟.句子翻译为: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

  答案:

  (1)B

  (2)D

  (3)A

  (4)①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

  ②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他)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他的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在为人处世上笨拙.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又调任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对宫市的弊端,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上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地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

  元和初年,韩愈被召为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表明自己的心志.宫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调任为考功郎中(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掾曹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州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为此事生气.李愬的妻子进入皇宫,就(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宪宗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名位的兴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交好.当时这两位名声地位不显扬,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称赞推荐他们,其中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之士则诱导激励,拜他为师的人中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曾经认为自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于偶句对仗,可是经书典籍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不再有振作起来的迹象.所以韩愈写的文章,力求一反近体风格,抒情达意,他自成一家新风.后来的学者,都学习韩愈的文风.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

2020-03-11 01:19:49
大家都在问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