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中的气候类型分为哪几种?每种分布在哪些地方?每种气候的特点?
地理学中的气候类型分为哪几种?
每种分布在哪些地方?每种气候的特点?


地理学中的气候类型分为哪几种?每种分布在哪些地方?每种气候的特点?
地理学中的气候类型分为哪几种?
每种分布在哪些地方?每种气候的特点?
一、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根据世界各地区气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在同一气候带内,一方面气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带内各地的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性质、地势高低和局部环流状况等的不同,气候又存在差异性.据此,可将有的气候带分出若干气候型,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内,一般都可划分出东岸、内陆和西岸三种气候型.
世界气候带分布特征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关键是确定气候带与气候型的界线.然而迄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是因为在自然界所有的气候带和气候型都是渐变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至于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分出来的,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当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以等温线为指标,而气候带内气候型的划分,通常考虑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一般用最热月均温10º等温线作为寒带和温带分界线,用最冷月均温18º等温线作为温带和热带分界线.温带所跨纬度最宽,高、低纬之间气温差别很大,所以习惯上又在温带范围内进一步划分出亚寒带和亚热带.前者是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后者是向热带的过渡地带.在每个气候带内,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平衡分布的特点,又进一步划分出各种气候类型.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各大陆气候类型的排列、组合尽管复杂多样,但是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烙印仍然清晰可见,从赤道到极地,各种气候类型基本上是按纬度更替的.
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气候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前者接收太阳光热多,暖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太阳光热少,冷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因而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各种气候类型均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贯大陆东西.例如低纬地带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高纬地带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等,都是体现纬向地带性较显著的气候类型.
气候分类法有多种,各有利弊.我国气候学家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在各纬度带中又分若干气候型.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它由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等5种气候类型所组成.除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至南、北纬30°外,其他气候类型均出现在南、北纬25°之内.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
亦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mm.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
亦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这里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热极”和“干极”都出现于本类型区内,非洲索马里半岛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极端最高气温63℃的记录,成为世界“热极”;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于0(阿里卡城实测为0.7mm),从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间从未下雨,被称为世界“干极”.至于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北纬30°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大陆的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就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量少,形成千季.此外,有的地区还可细分为凉季和热季.本区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500—2000mm,甚至更多.
5.热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25°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包括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地带以及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等.这些地区均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加之信风登陆后遇到沿海山地而抬升,故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这里形成的植被土壤类型与赤道多雨气候条件下相同,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均较大.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以往往出现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而表现出干湿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1.陆地温带气候
陆地温带主要分布在35°~60°N的地区,南半球由于只有较小的陆地延伸到40°N以南地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