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云峰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都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请认真回答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都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

  请认真回答

1回答
2020-01-1701:24
我要回答
提示:回答问题需要登录哦!
靳辉

  马哲的每一部分涉及三个概念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辩证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群众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学科《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

  (一)辩证唯物论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心理和精神状态)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唯物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1.联系的观点

  ①联系的含义(要处理好事物间,各环节、各个部分的联系)

  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割裂事物的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虚假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修桥、路,网络,贸易等);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分析条件(或者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性能状态的变化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例:优化经济结构)

  2.发展的观点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又要作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3.矛盾的观点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法,全面看问题.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居安思危,物极必反)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之所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体现主要矛盾的常见词有: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核心,主线,以……为主,首要、第一、根本举措(任务)、着重、更加注重、优先,突出(最突出)问题、首位等)(着重于做事情)

  ⑥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的本质;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不能忽视支流.(体现矛盾主要方面的常见词有:主流、方向、性质或本质、主体、优劣、总的来说(看)、总趋势、潮流等)(侧重于看问题)

  ⑦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革命的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⑤⑥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辩证认识论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意:理解并能结合实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既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对于特定的过程、条件和范围才是真理,否则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补充:(注意:一般不当哲学观点来用)创新的社会作用: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注意: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发展的观点,要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要树立创新意识,有革命的批判精神.

  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四)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意:注意区分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不同.并能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分析社会现象如:网络名词的出现,以及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020-01-17 01:26:03
大家都在问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