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14分)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顾林根的问题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14分)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14分)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选自欧阳修《原弊》)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牲畜C.农者,天下之本也本:根本D.则相与笑之曰:鄙鄙:见识浅薄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源不深而望流之远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窃为大王不取也D.古之为政者佯狂不知所之者小题3:下列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恐年岁之不吾与D.吾属今为之虏矣小题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指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是:不违农时,进行养民,要注意保护资源,“使民养生丧死无憾”。B.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C.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D.欧阳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是其实也是没有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小题5: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

1回答
2020-12-2910:37
我要回答
提示:回答问题需要登录哦!
任德均

  小题1:B小题1:B小题1:C小题1:A小题1:(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讲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

2020-12-29 10:41:22
大家都在问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