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释之朝毕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释之朝毕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视左右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召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至,不辞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扁乏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亲和,令他马,固不( )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下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臣也。廷尉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乎?”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欲致族,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矣,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帝乃许廷尉当。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所称诵,可著廊庙。”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释之朝毕前言便宜事 便宜:价钱低廉
B.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超迁:破格提拔
C.臣恐天下随风靡靡 靡靡:萎靡不振
D.所以兴者久之 所以:因此
2.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帝乃许廷尉当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①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②卿欲何言
C.①守法所称诵 ②臣之所好者
D.①吏不当若是邪 ②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3.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尉无赖 B.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C.然后得入 D.释之免冠顿首谢曰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释之守法不阿的一组是 ()
①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②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③乃召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④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⑤民安所错其手足乎 ⑥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胸怀磊落,敢于直言。当文帝要让他拜啬夫为上林尉时,他陈述其弊,认为此举会造成天下随风靡靡,皇上欣然同意。
B.张释之为官不谄媚权贵,太子与梁王不守朝规,他也敢弹劾奏上。皇上也不得不承认错误,认为释之是一奇才。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