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二三单元教学反思-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耿志华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三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三单元教学反思

1回答
2019-07-2821:06
我要回答
提示:回答问题需要登录哦!
连瑞琦

  二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识字一反思

  在教学时

  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联系生活实际

  边读边想象画面

  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

  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

  上课不认真听

  字迹比较潦草

  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

  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秋天的图画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上课伊始

  通过帖画的出示

  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

  同层次的朗读

  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读中积累

  在读中学会读

  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的选择

  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

  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

  令人振奋

  基于这点考虑

  在教学中我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

  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

  根据句式特点

  设计了引读、接读的朗读方式

  "

  登山则情满于山

  看海则意溢于海

  "

  在老师饱满热情的感召下

  全班学生振臂高呼:

  "

  我们成功了!

  ""

  我们爱北京!

  ""

  祖国万岁!

  "

  此时此刻

  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

  与其说他们在朗读

  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

  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这篇课文文字虽少

  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

  气势是磅礴的

  在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

  我适时向同学推荐适合描写这个情境的成语:欢声雷动

  欣喜若狂

  载歌载舞

  灯火辉煌

  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把课程标准中关于积累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12

  看雪

  上完课

  劳苦和疲惫九霄云外

  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

  他们会读书

  会思考

  会发现

  会表达

  而作为老师

  关注他们

  尊重他们

  信任他们

  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

  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

  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标准》指出:

  "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

  而语文课程是随

  "

  具体的儿童

  "

  来的

  它将

  "

  具体的儿童

  "

  引入教育殿堂

  只有关注

  "

  具体的儿童

  "

  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

  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

  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会倾听

  学会发现

  学会激励

  学会鼓舞

  学会组织

  学会引导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

  形成能力

  掌握方法

  健全人格

  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那么

  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

  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

  学生会走得更好

  以前

  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

  更不会放手

  教师

  "

  前怕狼

  后怕虎

  "

  结果学生胆小怕事

  不敢跃雷池半步

  如今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已经成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产

  然而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

  甚至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

  这种角色的变化

  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

  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

  这个时候

  就

2019-07-28 21:11:31
大家都在问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