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是-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永平的问题

  “贞观之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它到底指什么?

  “贞观之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它到底指什么?

1回答
2020-09-2823:11
我要回答
提示:回答问题需要登录哦!
沈博昌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为什么会出现的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是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丝绸之路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造就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鄙在当时,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修养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虚怀从谏.但是,晚期的李世民变了,不在那么虚怀从谏,不在让百姓修养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丽失败.这些是贞观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资料在: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639417.html?fr=ala0

  三:贞观之治繁荣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隋朝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而隋炀帝暴政、奢侈腐化、奴役百姓、穷兵黩武,破坏社会生产,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第二、因为上述因素,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贞观之治对于后世具有怎样的影响?

  四:对后世的影响:1.唐律为一代令典,亦后世刑制的圭臬.唐以后的法律大都以唐律为基准,乘之则太过,除之则不及.以考试选拔人才,始於隋而唐代更完备,历代办理考试,向极严密,亦选拔出不少杰出人才.贡举制度自唐以后,莫不仿行,而这个制度也是唐代杰作之一.

  2.社仓常平仓制度固然由来已久,但贞观时才把它法令化了,是后几乎成了定制.

  3.租庸调法演变为两税法之后,两者利弊得失,至为显然,后世取法,宜有鉴戒.

  4.五经正义」统一了汉以后儒者对经义纷歧错杂的思想,其为功为过,当不无研究的余地,但其书自唐以后,为学者所必诵习,直到今日,还

  有人把它大规模地影印出来,藉广流布,其影响可想而知.

  府兵制在唐以后不用其名,而事实上则此种征兵制的精神,久而弥彰,

  今且为世界文明国家的通制.

  5.贞观而后,唐代教育制度,自中央至地方,均有完整的体系,为后代建

  树下健全的典范

2020-09-28 23:16:04
大家都在问
最新问答